从“通路”迈向“通车”(科技视点)


  • 云顶国际8588yd



  • 新闻中心 NEWS
    当前位置 :首页 > 新闻中心
    从“通路”迈向“通车”(科技视点)
    1970-01-01 08:00:00

   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上获悉:近年来 ,我国IPv6(互联网协议第六版)规模部署实现跨越式发展,IPv6网络“高速公路”..建成 ,信息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基本具备。
    IPv6是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。它能够为每个联网设备提供一个独立的IP地址,有望解决端到端的连接和..性、移动性等问题。部署IPv6有利于支撑5G 、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,提升我国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。目前,我国IPv6互联网活跃用户数达6.93亿 ,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突破40% 。
    IPv6优势明显,能更好满足5G、工业互联网等应用需求
    有人把互联网比作一套“快递系统”,其中IP地址类似于“通信地址”,网络上的文字、音频、视频等 ,都被打包成一个个“包裹” ,然后经过“快递系统”的运输,.终送到目的地。而网际协议(IP协议)则是这个“快递系统”的工作流程和制度,它们构成了互联网的基础。
    早期的IP协议并不成熟 ,直到IPv4才开始广泛部署。IPv4地址为32位编码,可产生40多亿个IP地址。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基于IPv4的..互联网面临着网络地址消耗殆尽 、服务质量难..等问题。直到IPv6的出现,地址量达到2的128次方,其海量规模也被形容为“让地球上每颗沙粒都有一个IP地址”。
    “当前,..加速从IPv4向IPv6过渡,到今年6月底 ,..IPv6的活跃用户数占网民数的比重已经超过31%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 、推进IPv6规模部署..委员会主任邬贺铨介绍 ,“采用IPv6不只是补充IPv4地址不足 ,而是更看重IPv6地址空间能力的拓展和创新潜力的开发 ,以及它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..融合,发挥乘数效应 。”
    与IPv4相比,IPv6具有多方面的优势,如提高路由器转发数据包速度、提升服务质量 、具备更高..性 、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等,从而更好满足5G、工业互联网 、云网融合 、算力网络等应用需求。
    在增强网络对业务的感知能力方面,IPv6将应用的需求信息封装在数据分组中,使网络能感知应用及其需求 ,便于进行流量调度和资源调整。“过去我们的网络只能‘看到’原地址、目的地地址,不知道这个‘包裹’承载什么样的业务 。现在,我们直接从IPv6地址里直接感知这个业务。”邬贺铨举例,“比如,企业希望敏感数据在本地处理,但是一般的数据是‘上云’,IPv6可以识别究竟哪些数据在本地处理 ,哪些数据‘上云’,甚至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‘云’ 。”
    进入规模商用阶段,IPv6用户及流量均实现规模增长
    我国IPv6起步较早 。早在2003年,..就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,并于2006年开展了现网试验 。2008年 ,我国建成当时..上规模.大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,并取得了一些..技术和应用成果 。此后产业发展加快,到2014年已有1亿部支持IPv6的终端上市 。2017年至今,IPv6进入规模商用阶段,用户及流量均实现规模增长。
    我国IPv6的规模部署和应用正处于..推进之中。2017年11月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(IPv6)规模部署行动计划》,提出“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,构建高速率、广普及、全覆盖 、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”。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 ,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,新设一批..通信出入口 ,..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(IPv6)商用部署 。
    2021年7月,..网信办等部门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(IPv6)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》提出,到2025年末 ,..建成..的IPv6技术 、产业、设施、应用和..体系,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 ,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4亿。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70%,城域网IPv6流量占比达到20%。
    教育网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互联网关键技术的探索 。1994年建成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(CERNET)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..个采用TCP/IP协议的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络;2004年建成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络——CERNET2即采用纯IPv6技术,标志着我国对互联网关键技术开始探索与研究。
    2021年4月,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高性能主干网开通,核心节点分布在40所高校 。它不仅基于纯IPv6网络 ,同时可以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。该体系支持互联网的端系统地址..定位和溯源 ,突破了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..可信关键核心技术 。
    清华大学教授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说:“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是继CERNET、CERNET2之后的第三张大网,也是未来网络的‘试验床’。它更加面向研究、面向未来,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。”
    国内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推进IPv6工作,有序开展技术研究 、现网试点和规模部署。目前 ,中国电信已建成端到端畅通的IPv6“高速公路”,云网端到端IPv6改造基本..完成。截至今年6月底,中国移动的移动网络IPv6地址分配数量达到7.72亿 ,固定宽带IPv6地址分配数量达到1.69亿 。中国联通也不断深化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 ,新建千兆光网、5G网络同步部署IPv6。
    在中国电信研究院..技术..解冲锋看来,IPv6广阔的地址空间,将成为网络各个元素之间相互连接的基本触点 ,为万物互联创造了基础条件。随着IPv6与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融合,传统基础设施将实现集成化的..升级。IPv6新的协议特性,将为创新的基础架构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。



  • XML地图